当前位置:孝德大讲堂 - 善之源(三)


善之源(三)
原创:王志祥 发布者:宿城孝文化 阅读次数:3597 日期:2018-04-25

三、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使命担当在于一头系着家庭门风的好坏,一头系着国运的兴衰。家庭是成人的地方,学校是成材的地方,社会是成长的地方。一个人能不能成人,要看父母的德性;成不成材,就看老师的德性了,因为老师手里有两把利剑,一把可以帮你打开知识的宝库,一把可以斩断你的慧命。教育的本质是孝道,以文教孝,教育的目的是“长善救失”、“立德树人”。“教育就是唤醒”,“生活即教育”。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孔圣人的一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无私无隐,他不愧为“万世师表”的尊号。战国末期,荀子完整地提出了“地君亲师”的思想观念,他认为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教师是礼法的守望者。教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民族是否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

中华民族为什么有着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一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中国人所有的家训中都有学习读书、尊师重教的内容,接受教育,为学读书,被看作是知礼义的关键所在,被看作是保家门的关键所在,被看作是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光宗耀祖,端赖读书”。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和栽培。儒释道共同认为:教师的职业福报极大,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事关他人前途和家庭命运的神圣事业。老师的教养与父母的生养具有同等的意义。学生对老师自称弟子,老师被弟子称为“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就肇端于此。二是对教师德业的尊重。教师不仅要有学问学识,还必须以身作则,以示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之道。几千年来,这样的教学目标、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师既要为人师也要做经师,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使命不可或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只有自己具有了良好的品格风范,才有可能把学生塑造成“圣贤的坯璞”,完成教育的使命。过去的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是当地十里八乡的大儒乡贤,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崇拜某某先生,先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律严谨,自觉主动地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承担了几乎所有和知识文化有关的社会工作,他们既是一方的知识精英,也是一方道德秩序的看护人,领导着一方的善风,具有知识精英和道德师表的双重身份。虽说他们有的很穷很累很苦,但当地老百姓拿他高高在上,奉为当代圣贤,享有极高的威望。第三是对教师所代表的“道”的尊重,自韩愈《师说》之后,“传道、授业、解惑”就成了教师的职责所在。何为传道?传什么道呢?当然是为人之道、做人之道。但还蕴涵着更深远的东西。《性里字训》中说的比较清楚,所谓道,就是儒家的生命真象之道,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谓传道,就是人们常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尊师重教、尊师重道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师是重学重道的表现,只有在重教的社会环境中,在重道的文化氛围里,教育和教育者的价值才能凸显,才能赢得世人的理解和敬重。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整体的国民教育是最坚固的基石。治国理政更需要通过国民的整体系统的教育教化的途径。因为,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教育能够振兴中华。问题是教育的生态环境如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功利性、片面性、自私性、短视病、缺少爱的教育很可怕。国家要清醒地洞察中国教育领域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艰巨性,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让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振奋起来,必须立足于大教育,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未来。为政者,为师者们任重道远啊!

四、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中国最根本的教育是孝道的教育,孝道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孝为德之本,孝德源于教。“教”由“孝”和“文”组成,寓意是以文教孝,文以载道,教育载的就是人生第一道——孝道,如果教育不讲孝道,不讲做人的话,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孝”由“老”和“子”组成,即老人做榜样,孩子跟着学。“孝”字还表现为“子”在“老”下,做子女的要像拐杖一样支撑照顾老人。简单一个“教”字,揭示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养子使作善也”、“长善救失”、“立德树人”。简单一个“孝”字,教育大家如何做父母,如何做儿女。中华文化是忠与孝的文化,家国情怀十分浓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和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忠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人文性、伦理性、道德性,政治性,时代性;也有愚昧性,需要我们去吸取精华,摒弃糟粕。孝道,就是孝亲敬祖,立命有根,连根养根,赡养长辈,友爱兄弟,敬师尊长,忠于国家,感恩他人,积德行善等。地球绕着太阳转,儿女绕着父母转,都不能自由散漫。所以说孝道是整个宇宙的伦理;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法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哪能违背呢!中国人连下象棋都在进行孝道的教育。一盘棋中所有棋子的任务都是保护老将老帅的。老将老帅就像是我们的父母,虽然能力不大,连方格子都出不来,就那么一点能量,但是这盘棋如果没有老将老帅就输了。假如我们心中没有父母,没能保护好父母,没有保护好祖宗的家业,人生这盘棋就输掉了。孝道是真理,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曾国藩圣贤说:读尽天下之书,无非一个“孝”字。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儿孙两条正道,宜耕宜读。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耕什么?劳作、奋斗,吃苦耐劳,福田心耕,播种善良,积德行善;读什么?读经典,读《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易经》、《孝经》……“五德”是因,“五福”是果,经典著作不光是给孩子读的,也是给父母、老人读的,人人都要读,早读早受益,多读多受益,谁读谁受益,不仅养心而且养身。是从小读到老的功课。比如《弟子规》,贯穿一个“孝”字,做人不能离开《弟子规》这个谱。因为它是生命的宝典。经常诵读生命之道,一是身体好,二是心情好,三是人缘好。学而时习,知而力行。一人学习,两家有福,三代受益。生命是大学问,离开生命,没有学问,幸福是大事,离开幸福,没有大事。

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孝顺父母恩师,为世间最大功德。孝敬老人,知恩图报,可得四种福报:颜色端正,气力丰强,安稳无病,健康长寿。如果连对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照顾好,其它的善行只能是虚伪的,为国家为社会的建功立业更是一句空话。因为爷爷奶奶、父母老人是家中的菩萨,是家中的宝贝,孝敬老人,等于或大于供佛拜佛。父母为天,孝敬父母是天道,是做人的根本。儿孙对家中老人的态度,就是对宇宙天地万物的态度。世人都知道母子连心的道理,你不孝,断根了,那么,你自己生命之树营养得不到补充了,你的健康、事业、人际关系是不会好的,这就是因与果的规律。诸事不顺,皆因不孝。孝心一开,时来运转,诸事皆顺。

父母的修养是孩子的教养。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第一任老师。是儿女们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是儿女们一生的导师,负有一生的责任。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儿女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和灾难。父母的德性教养对儿女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好好学习的人,儿女则是天天向上的人。可以说,父母是儿女成长的引路人,是思想品德的奠基人。何谓家教?就是老人教、孩子跟着学。言传身教,耳提面命,进行家庭内道德、礼节的教育,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家教对于子女一生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孩子就是一个唤醒的过程,人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孝道,第一件事就是孝悌,孝悌是生命的根本。父母给孩子最大最好的财富是教会他们做人做事做家务,逐步地学会微笑、文明礼貌,养成有情有义、勤劳节俭、热爱学习,孝亲尊师的思想品质。从三岁开始,父母及老一辈对孩子的教育就不能马虎了。有的父母、老人一天就把孩子教坏了,一句话一件事就把孩子的思想搞乱了。幼儿园、小学的老师感觉特别深刻,出现了“学生星期一不正常”现象,所以说家庭一定要和学校老师经常沟通交流,紧密配合、协调教育。“育儿先育”,“生活即教育”。只有唤起孩子的孝心和感恩心,才能保证教育不偏离轨道,感恩文化和忠孝文化一样重要。感恩教育是各个年龄段都应接受的良知教育,感恩之心要永存心底。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人生一大美德,善良是一种修养,感恩是一种善行。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懂得知足,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善良是灵魂的微笑,善良是对生命的感恩,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心境自然安宁。知恩图报者可谓君子,忘恩负义者乃为小人。人生有三句话要牢记:多看人长处,多想人好处,多帮人难处。懂得珍惜,才会长久,知道感恩,才配拥有。

资深教育家刘冰女士说:“天下儿女所有的错都是妈妈的错。男人坏,也是从小他的妈妈没有把他管教好”。圣贤说:“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母亲是儿女终生的导师,是儿女心中的高人。“母亲”二字的伟大、崇高、圣洁,尊严、理性和优雅,只有她才有资格和“祖国”二字相提并论。试问,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女性是称职的?母亲,是一个高贵的职业,古今中外有那么多的伟大高贵优雅的女性受人崇拜被人歌颂,我们知道吗?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杼。周朝八百年,功劳在三太。太姜(周太王正妃)、太妊(周王季正妃)、太姒(周文王正妃),是周武王和周公的母亲,合称为三太。她们母仪天下,贤德无比。她们相夫教子,辅佐丈夫以德治国,管教儿女成人成才,成为国家栋梁。岳母刺字,教育儿孙精忠报国。宋庆龄、邓颖超和康克清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女性的代表,她们的德行道业世人皆知,受人尊崇,她们生前始终不,强调中国的妇女同志要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爱国爱家,勤劳节俭。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做一个相夫教子顶起半边天的贤妻良母。然,我们也知道一些古今中外丑恶的女性……女性的进步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度量衡,女性的伟大是一个民族的幸运福祉。母亲是否合格称职,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命运兴衰,决定着儿女一生的生命状态,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康宁祸福,总之,一个家庭的好坏,女性起到核心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的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规家风的培养。忠孝、耕读、感恩、诚实、正直等优良文化的传承陶润,增长家国崇德向善的力量,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也是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和美好向往”。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影响到三代人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和做人做事价值观态度,影响和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前途命运。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女性优雅了,家庭就和睦了。古今社会一直都在倡导女性的善良智慧、贤妻良母的修养,引导女性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善亲友邻,教育女性不要成为一个人见人厌的恶女怨妇。世上有多少家庭的不幸不和不兴不顺,大都于此有关。幸福的家庭,女性的教养和作为功不可没。反之,难辞其咎。好妻福三代,坏妻祸三代。家有贤妻是修德,家有恶妇是灾难。好女人能使坏男人变成好男人,坏女人能使好男人变成鬼。中国好多名著写的都是好女人与坏女人的故事,一直被世人赞之学之;骂之唾之。现在的“草莓婚姻”、“算计婚姻”已见怪不怪了。有的女人就是心血来潮,有的就是赌一把、捞一把的心态,说离就离了,拿钱拿房子就拜拜了。她们的心灵扭曲了,心理变态了,良心变黑了,根本就不要脸了。她们玷污了女人的善良,糟塌了“母亲”的圣洁。天下哪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结了离,离了又结,换来换去的,像个无耻的人贩子?要知道:无论谁离婚,受伤害的却是孩子!受折磨的都是老人,最对不起的是祖宗。现在,我们一参加婚庆典礼仪式,心里就想笑又想哭,在主持人的导演下,又是搂又是抱,又是妈又是爹的喊着,一番山盟海誓,真是令人陶醉啊!双方的爷爷奶奶、父母、公婆、亲戚朋友都沉浸在幸福之中,憧着明天的幸福美满天伦之乐,觉得自己没有白养,没有白辛苦付出20多年的酸甜苦辣,完成了老人和孩子们人生当中的又一件大事,有个交待了……可当下的社会境况如何呢?到底是家教、师教、社会风气出了问题?还是国家的《婚姻法》出了问题?

人生云水过,平常自然心。心里干净才是真干净,心里肮脏才是真肮脏。轻薄亲情、友情的人,终将会被亲情友情所唾弃,因为这是人生的恶德,有它的因果定律。

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规矩。

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白做人的道理,读书是为了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不把读书学习目的放在明理、做人上,一个人读书越多越可怕。所以,读书必须以做人立德向善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就业、生活。

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孩子到了6周岁就上小学读书了,读什么书?读圣人书、读经典。学文化学知识学礼貌礼仪,这都是表面现象,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方法,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学规矩能自律,做人做事不犯糊涂。进入社会以后就能做到“慎初慎微慎独”,就是能克制自己,严于律己,控制力是生命的刹车,是做人的底线,独处是一种修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败,国不以规矩则亡。“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早教家教都不如孝道,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都不如感恩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善是一种天性,更是后天的修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人生苦苦修炼的君子人格。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拼的不只是脚力,而是心力。世上任何教育都代替不了自我教育。任何法律都不如自律,任何制度都不如自“度”。家庭学校老师就是要点燃学生希望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自觉性。人只有知道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才能达到高尚和理性,无知者的通病就是目空一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战胜自己的就是圣贤,能培养引导、激发、点拨、帮助学生成长成材成人的就是高人贵人。

有人生,就有人生的学问。人的一生都在路上,人生的路上有阳光普照,也有狂风骤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如何学会与人打交道与事打交道,重要的是怎么去与自己打交道,有三样东西不能丢,就是健康、感恩和善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境,都要恪守道德底线,敬畏法律红线,都要坚守职业道德,担当为人之责,这些都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好日子,怎么就养不出壮孩子?为什么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养不出感恩的孩子?目前,中国大学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已逾七成左右,高居世界第一,有一半以上的年轻人身体不达标,“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现象令人担忧。生命健康不回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健康是幸福的载体。长辈的健康是儿孙的幸福,儿孙的健康更是长辈的幸福。在锻炼身体的问题上,“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健康是“1”,有了“1”,其它的“0”才有意义。能否健康的工作生活,对个人来说,关乎生命质量和家人幸福,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则关乎未来发展前途命运,当代青少年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身体扛不住,如何得了!中国青少年体质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心里也有数

为什么送牛奶的人比喝牛奶的人身体棒?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在十二年的时间里,参加劳动、锻炼身体等玩的时间太少,整天就是上学、自习、补课,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观念驱使下,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们在无尽的辅导班中穿梭,失去了自由无虑,多姿多彩的童年、少年时光。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引下,焦虑的家长们猛踩孩子人生的油门,一边心疼孩子的辛苦,一边却无奈地被裹前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生命的树根,孩子是果,果实出了问题,多半是树根的问题,是家风家教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养成了孩子“受之无愧感”。缺少感恩教育的人生是很可怕的。最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老师无能,学生才不行,家长无教养,儿女才无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蔡元培先生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德智体美劳乐”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好心智健全的完整人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孩子、家长、朋辈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岁月的沉淀和时光的打磨。教育需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要成绩,更要优秀,千万不能忽视优秀,人生路那么长,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尤为重要。家长老师们过度的焦虑与攀比带来的一定是伤害,对于孩子个体的伤害,对于家庭氛围的伤害,对于整个社会营造健康成才理念的伤害。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势大好,问题不少,有喜有忧,有清有浊。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资源那么丰厚,很多东西已被世人认可,可如今中国也只是教育大国,而不是教育强国。

五、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哪儿?

对中国教育的所有抱怨指责,最后都集中一点——应试教育。整个国家的所有资源都在应对一件事情,就是怎么让我们的孩子考出一个好的成绩,“唯分数论”。全民的信念非常强烈,那就是一定要在高考中一决胜负,能够进入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个好的未来,由此,一系列的问题就随之而至,教育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功利性、短视病、自私性、庸俗病越发严重,教育目标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教育方法是“死记硬背”,教育的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迎高考冲刺一百天”,心态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友善,是否存有感恩之心等优秀品格,都被忽视了。“立德树人,长善救失”的教育本质被淡化了,全国的所有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压力很大也很无奈,唯此唯大的就是怎么考出好的分数排名,因为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和校长、家长对学校评价标准就是高考录取率,高考指挥棒效应是中国最强烈的一大社会现象。

由此看来,中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出在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文化洗脑”以及“奶头战略”上。“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尽管我们的家长、校长有一定责任,但主要责任在上头,教育部长有不可推卸的职责。身为“大臣”,你的眼光、智慧、能力、警觉、高度、使命担当如何?近期我看了听了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的一些思想见解和国家出台的一些教育改革方案,很有执行力行动力,我看到中国教育的希望。多年来,中国社会对教育的抱怨,老人的担忧,家长的指责,老师的无奈,大家对中国教育为什么不满意?就是一些孩子们、青少年、大学生出了问题。不少家长期望值很大,失望也很大,大学毕业了,但人没长大,老是不省心。即现在的一些学生、青少年身心脆弱,抗挫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能力、自立能力、生活能力差,太自私太任性,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缺少微笑和礼貌;缺少爱心感恩心;缺少谦德合作共事能力,成了一个内心没有声音,前行没有方向的“空心人”。这既是一种人生的失败,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浪费,是中国有识之士的心病,是三代人的困惑和惆怅。

家长经常指责学校和老师,却不反思自己。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有多少是合格的称职的?一家人只知道“授人以鱼”不懂得“授之以渔”的深刻道理。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成长,比如孝悌、感恩、勤劳节俭、诚实友善等基本的规矩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健全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取决于父母。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的不良习惯源于父母过失。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是花钱请老师教文学艺,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有的权贵和富人,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贡献,实则是极不负责任,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大家都在指责学校,咒骂社会,而不去反思自己。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都在反省、检讨和探索,试图加以解决。对此,中国的家长们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把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成人。所以说,中国最需要教育培训的不是孩子,不是老师,而是家长。教育界那么多官员、专家学者教授,有的人整天都在忙乎什么东西?

几十年来,西方思想文化悄无声息地入侵中国,把博大精深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逼入了死角,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存空间几乎全部丧失,美国迷人的“奶头战略”其险恶用心就是要摧残我们民族的根基。而国内有的专家学者媒体被人收买利用,被西方国家的反华势力捧上天,被人家的美语甜言弄昏了头,成了口轻舌薄、狂为乱道的反华枪手,充当帮凶,成了汉奸婊子。西方反华势力认为,要想击垮一个国家,首先要击垮他国教育;要击垮教育,先击垮教师;要击垮教师,就要先把教师的名声搞臭。现在有的大学里,哪里还有什么师道尊严、尊师重教!一些学生考上大学,进了大学门,从原先被老师、家长“管理很严”一下子变为“自己管自己”,是玩四年还是再拼四年,这是一个挑战,学校每年期末都会上演学生迫使老师高抬贵手的“夺分大战”,有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考试前就千方百计找老师要成绩分数的现象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这是浮躁、功利、粗俗的社会风气在校园内的映射,是一种严重的投机取巧不知羞耻的极不道德的行为,是可悲的。当前中国最需要反省的群体就是一些相关的知识分子。因为有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已经完全和中国国情相脱节,和基层百姓的生活产生了隔阂,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巨大断裂感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些层面的“关键少数”人,有的知识分子已经形成了肉体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而精神已经飘走了,脑体分裂的精神生长方式是当今中国独有现象。把他乡当故乡,把豺狼当朋友,把毒草当鲜花,把《圣经》当神明,有的人像跟屁虫一样,成了应声虫,跳梁小丑、白眼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和使命。做人,做事,做官,当效于成龙。天地生人,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一日当尽一日之责。“一饭膏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观现实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和教育战线两大国计民生工程的一些弊病,我们扪心自问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是哪一个人?

六、中国应该立足于大教育,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

孩子能不能成人成材,很多时候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校长、社会方方面面的言传身教和教育理念。人生什么最重要?立命有根最重要,根是什么?德性德行。即仁义礼智信。在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中国应该立足于大教育,大力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融合,形成“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无缝衔接”的协同配合,传承发展,构建综合育人的机制体系,这是摆在全党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共产党人要永葆“赶考”的那份初心,“赶考”精神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办好中国的大教育,需要良法善策,法德并治,破立并举,激浊扬清,要尽快改变当下中国教育的生态和教育乱象。中央已认识到大教育工作问题的严重性、迫切性,因为,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我们国家的教育死角太多,藏污纳垢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城乡社区、企业公司以及庞大的公共文化机构都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场所。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必须占领的阵地。这是坚持党的“四个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千万不能再麻痹大意了。习主席最近指出:没有网络的安全,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孟子倡导国家贵在养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靠两个东西,一要养德,一要养力,养德是培养正义的价值,养力是发展自己的力量,二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而国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风的优劣。家风的重要任务是“养德”,家风的升级为国风,成为国家的信仰、国家的力量、国家的荣誉。由此,国家的大教育贵在提高国民的整体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真谛是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涵盖“德智体美劳乐”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包含了人格、智能、体态、体能、体形、音乐艺术等诸多内容,其根本任务是培养能独立生存的个体,造就体魄俱健、身心俱健心智健全的一代又一代新人。

在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中有一个东西万万不可缺少的内容,那就是吃苦教育、包括挫折教育、生命教育。为什么?你懂的,50岁以上的人更懂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不能吃苦的孩子,早晚会让父母吃苦,中年以后他自己也苦,宁吃少年苦,不受老来穷。现在的孩子享福太多了,生活太顺了,很多老人有忧虑。吃苦教育越早越好,只要孩子能做的家务事就放手,引导去做,有意地经常把孩子、学生带到敬老院、残疾人学校去做点公益,大一点的孩子有时间也可让他去合适的地方打工,这有百利而无一害。惯子如同杀子,溺爱就是“罪爱”。苦以养德,苦以立业,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苦不是痴人,成长成功总是与艰辛为伴与劳苦共存。劳动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世界上的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动开始的。老祖宗说过:“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老祖宗的教诲,话都说绝了,“知行合一”还是“知易行难”,那是每个人的选择,给不给“度”,是醒是觉,既是缘份,又是命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是福,劳动最美丽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丢。“苦难是金”,挫折对于强者来说是财富,因为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顺境也有逆境,有贵人指点帮助,也有小人明枪暗箭,《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谈何容易。就拿大家给《孝德报》投稿写作都是一件苦劳之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人只要活着就会有苦有累。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诗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艰难困苦不是人生的负资产,而是人生中的风景,更是青少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摔打、挫折和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民间有一句“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古训,其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穷”养和“富”养有着深刻内涵。“穷”养儿子,并不是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而是言传身教,教育培养孩子具备吃苦耐劳、正直善良、独立自主、有责任感、勤俭节约等优秀品质,在各种“穷”养的活动中给孩子带来切身感受,懂得劳作耕耘的艰辛、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男人长大成人对家庭对社会要有责任担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富”养女孩,并不是说给予富裕的生活,而是给予富足的教育,使之独立、自信、眼界开阔、尊重他人,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有教养惠心妍状的朴实优雅的女孩。

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也是对父母本身所具教养的一种考验。现实的社会,说来也怪,有的人很有文化,但就是没有教养。

什么是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懂事的时候,就能越发明白最基本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教养,是一个人内在良好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无论在成败、失误、名利、富贵、贫贱、为人处事的时候,做到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礼貌谦虚、恰到好处。

姜文,出类拔,在中国艺坛算个人物。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浮躁、急躁、暴躁“三躁病”的今天,排除一切干扰,他用一年时间独自带着两个儿子,一个6岁,一个4岁,远离溺爱的家庭环境,远去新疆阿克苏农村,封闭训练,过上平常人的苦日子来锻炼自己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他认为培养子女最好的营养品是“吃苦耐劳”,懂得珍惜与感恩,孩子多吃“苦头”有百利而无一害,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能力。少时吃苦不算苦,算财富,“富二代”和“穷人家的富二代”的悲剧太多了,姜文用心良苦,他向世人传递一个信号,回答了当下中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和心态,可谓深谋远虑,姜文的思考和行动,值得当今天下父母的深思与反省。

梁漱溟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是说中华民族从骨子里都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家国情怀久远,人情味浓厚,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是在炎黄老祖宗德风深厚的中华文化的哺育和支撑下,中华民族方能在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路走到今天。这样厚重的文化是我们自信的基石,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是最深厚的文化基因与价值源泉,充分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构造着我们的过去,并且正在构造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中华民族向来是英雄辈出的国度,是凡人善举的摇篮。中国的优秀文化正在被世人所接受。中国的风格风采,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当下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主席指挥下,只争朝夕,攻坚克难,政绩卓著,国泰民安,世界公认,国民欣慰。中国大有希望!多年来,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大张旗鼓地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中国好人,建设好人中国”的活动,成效显著,深入人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内心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文化热情。学雷锋、做好事,当好人蔚然成风,真善美的道德因子不断汇聚,正能量清风扑面而来。好人是社会的标杆,时代的脊梁,是你我身边看得见的旗帜,是我们身边可见可学可感可触的价值观,给新时代的中国又刻下了鲜明印记。“一个老太太能绊倒中国吗”?说老人变坏的人肯定是个混蛋。讹人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的媒体不能再做“杀善”的蠢事了。要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现在的中国,形势大好,问题不少。突出的问题是道德滑坡,信任危机。娱乐圈的野蛮生长;一切向钱看,价值观出了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哪个国家没有问题?哪个时代没有问题?哪个家庭没有问题?无知者的通病就是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质疑善良、怀疑一切。这是一种陋习,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一种病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之源博大而精深,善之源丰富而多彩,善之源永远在路上。在知识的汪洋大海面前,我们知道的只是沧海一粟。我们需要以谦卑的心胸来对待这个世界,以善良感恩的心来报答这个国家,以敬畏之心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人生最不逊色的风景是努力上进,人生最好的护身符是心地善良。善良是人间最美丽的花朵,只要你心底善良,世界就会对你露出微笑。习近平主席反复倡导我们“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要把学习作为生活习惯、精神追求;作为安身立命、履职尽责的内在需要”。我们要牢记“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古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人生在世,做人二字。为人处世善良,幸福相伴一生。人人都向善,吉祥满乾坤。德,决定命运,善,改变人生。

 

 

                                                               2018625

 

 

(本文根据20162017年在宿豫区老龄协会、宿城区孝文化研究会孝德大讲堂讲话内容整理而成)


友情链接

宿城孝文化官网(Official Website): sqscxwh.91city.com sqscxwh.c.91city.com 282509575.c.91city.com
©2017 宿迁市宿城区孝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17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