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孝德大讲堂 - 古代帝王的“导民以孝”


古代帝王的“导民以孝”
原创:唐升耀 发布者:宿城孝文化 阅读次数:3022 日期:2016-06-20

  (唐升耀)孝不仅是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即德育的核心,也是统治者的“治天下”之道。深深懂得以孝治天下的历代帝王,都不遗余力推行孝,并力图通过自身行为宣传孝。尤其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身体力行,践行孝道,影响巨大。他们不疲以孝子示范,参与《孝经》的注疏,讲释,书写等,希望通过提倡孝道,督促官员、百姓重孝、行孝。形成稳定的和谐社会,进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一、帝王做孝子

  子也孝孙也孝中国福中国喜周文王“寝门三朝”。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在他还是做世子时,对自己的父亲服侍的非常周到尽心,每天三次去给父亲请安。作为一国之君,周文王这片至诚的孝心和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自然成为老百姓仿效的楷模。它的统治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自己更成为万世瞻仰的圣君。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亲尝汤药”,他是以孝仁即位并以孝仁治天下的,在母亲病卧三年中一直是“无昼无夜侍左右,无冬无夏奉高堂;未从问病肠已断,未曾进药口先尝”。这种至孝的行为自然能够成为万民表率,在无形中起到教化的作用。这就应了孔子所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南朝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追念父母”,他幼年丧母,成年后丧父。做了皇帝后,他不忍独自享受荣华富贵,日夜感叹想尽孝心而父母已经过世,于是特意在钟山下建了爱敬寺,在清溪边建了大智度寺,以追念父母的恩德。梁武帝还在皇宫内建造了至敬殿奉祀双亲,初一、十五亲自拜祭父母,并写下了《孝思赋》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另外,我们知道,忌食酒肉而吃素,这原本是孝道对孝子居丧期间的要求,而中国佛教素食文化的形成则源于梁武帝的竭力倡导。梁武帝素食的缘由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恩。可见僧人吃素本意是为了尽孝。后人称赞梁武帝的孝行说:“思慕双亲无息时,吟诗作赋示追思。筑宫朔望行亲祭,孝感臣民天下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歌表思亲”,自称“孝子”并在皇帝前冠以“孝子”二字。实际上他也是讲孝的皇帝。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没有享过福。他当上皇帝时父母已经过世。《思亲歌》一诗就是朱元璋看到慈乌乳雏触景生情而写的。联想到自己早年的身世,联想到父母遭受的苦难,朱元璋由衷的发出了“人不如乌将何伸” 的慨叹。全诗如下:

苑中高树枝叶云,上有慈乌乳雏勤。

雏翎少乾呼教飞,腾翔哑哑朝与昏。

有时力及随飞去,有时不及枝内存。

呼来呼去翎羽硬,万里长风两翼振。

父母双飞紧相随,雏知返哺天性真。

吾思昔日微庶民,苦哉憔悴堂上亲。

歔欷歔欷梦寐心不泯,人而不如鸟乎将何伸。

  诗歌自然流畅,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真挚感人。历史上孝子皇帝很多,正因为他们以身示范,不断地共同影响着社会孝道的推广普及。

二、帝王注《孝经》

  《孝经》是学校教育的教科书,为配合诵读《孝经》,对《孝经》的注释也显得十分重要。所谓“注疏”,实际上是通过注解《孝经》来阐发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历史上注疏《孝经》的书籍版本,可以说是汗牛充栋。除了文人学者注疏外,为了表明对孝道的倡扬,历朝皇帝也纷纷亲自注疏《孝经》。晋元帝的《孝经传》,晋孝帝的《总明馆孝经讲义》,梁武帝、梁简文帝的《孝经义疏》、北魏孝明帝的《孝经义记》、唐玄宗的《孝经注》、清顺治帝的《孝经注》、雍正帝的《孝经集注》等。魏晋南北朝之时,《孝经》的研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皇帝参与研究《孝经》。注释《孝经》成就最高的是唐玄宗,他因注疏上的成就而被收入了十三经注疏。唐玄宗不仅亲自注疏《孝经》,并亲自书写《孝经注》。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一座刻工精美、碑身高大的石碑《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就是唐玄宗亲自作序,注解并以隶书写的《孝经注》,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在书法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唐玄宗还诏令天下,要求家家户户都要有一本《孝经》,每个人都要研读《孝经》。地方官员也要积极行使孝道教育的监督、劝导职责。使孝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康熙时编订的《御定孝经衍义》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全书100卷,汇集了历代注释《孝经》的成果,皇帝亲自为《孝经》作注,撰写自己学习、研究孝道的心得体会;可见《孝经》在历代所受到的尊重程度。官方的积极倡导和强制性普及教育成效斐然,整个社会形成了习诵《孝经》的时尚,这是普及孝道的一股重要力量。

三、帝王命孝名

  湖北“孝昌”县名,就是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刘骏的赐名。刘骏(454年―464年在位),是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立为武陵王,驻西阳(今湖北黄冈东)。之嘉三年(453年)文帝长子太子刘劭杀父篡位,改年号为太初,刘骏率部进行讨伐,讨“逆”成功,取得皇位。刘骏为了巩固皇权,倡导孝行,改年号为孝建,并下令嘉奖有孝行的人。“孝悌义顺,赐爵一级”。随即于孝建元年(454年),刘骏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安陆东境、黾县(今河南省罗山县)南境置一新县,赐名“孝昌”,以褒扬此地民风之淳朴、孝行之昌盛,同时也表明其以孝治国的决心;自此历史上就有了孝昌县后将孝昌改为孝感;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孝感市,原县级孝感市南部设立孝南区,北部设立孝昌县沿用至今。这个名称的由来充溢着孝的独特内涵,同时体现了孝武帝刘骏倡孝的良苦用心。皇帝为倡孝命名很多,山西的孝义市,就是唐代的郑兴“孝行闻于朝”,唐太宗李世民赐改所在县名为孝义等等。另外,“孝”字在各种名称中也使用的很广泛。皇陵中,以“孝陵”著称的有三个。一是北魏孝武帝孝陵,在陕西渭南县;二是明朝朱元璋所葬之处,亦称孝陵,朱元璋自称孝子皇帝,所以他要求死后所葬之处也得称作孝陵。朱元璋的孝陵在应天府治东北钟山之阳(明孝陵)。三是清朝也有孝陵,那就是顺治皇帝所葬之处,地处遵化州西70里凤台山麓,三个孝陵中,以朱元璋的孝陵最为出名。(  参考书: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


友情链接

宿城孝文化官网(Official Website): sqscxwh.91city.com sqscxwh.c.91city.com 282509575.c.91city.com
©2017 宿迁市宿城区孝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17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