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孝德大讲堂 - 感恩老师(1)


感恩老师(1)
原创:唐升耀 发布者:宿城孝文化 阅读次数:2572 日期:2017-04-10

每一个学有所成,业有所就的人,都离不开为师者的无私奉献和悉心启导,故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有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老师无私奉献的由衷赞叹!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给我们打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大门,这是对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受人尊敬的职业的盛赞,加减乘,除算不尽老师们做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老师们的崇敬!

有一首感恩老师的诗辞是这样写的: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 ,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有一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质朴的言语无疑是老师的共同心声,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我们感恩老师的辛勤哺育,感恩他们的启迪和鼓励,感恩他们的谆谆教诲,感恩他们的无私奉献。即使再多赞美的语言,崇敬的辞藻,也比不上我们用对国家的爱和对社会做贡献的实际行动来感恩老师。

说到感恩老师,我们都应首先感恩先师孔子。他一生力行仁道,将圣贤教诲向天下人来宣扬,两千多年来为百姓敬仰,成为万事师表。自古至今多少贤相良将为人师表,多少伟人达贵尊师敬师(传为佳话)令人敬仰。诸多事例不胜枚举。不说历代明君尊师重师之事,而就近代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刘、周、朱等领袖人物感恩老师的故事令人钦敬!据记载毛泽东主席有二十四位老师,老人家最敬重的三位老师,一位是他的启蒙老师、堂兄毛宇居先生;一位是他伦理学和哲学老师、杨开慧烈士的父亲杨怀忠先生;一位是他的导师徐特立先生。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特地邀请徐特立先生到北京做客,在中南海家中,毛主席请厨师做了湘笋和青椒等湖南家乡菜为老师洗尘。上菜时,毛要徐老先生坐上席,徐老说:“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谦让道:“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您更应该坐上席。”硬是让老师坐了上席。几天后,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呢大衣给徐老,作为送别礼物。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开国元勋不忘恩师,尊师敬师被后人传为佳话。在尊师重教方面毛主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世人树立光辉的榜样。

在我从上学到以后参加工作的几十年中,我要感谢的人很多。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老师中,令我印象深刻是小学阶段的彭鹤亭老师。他是双庄前庵人,1957年暑假开学后当时我小学三年级,只见原来平静的校园内贴满了大字报,其中就有打倒右派分子彭鹤亭。什么叫右派分子呀,这对于只有十岁的我来说真是不明白。但见昔日善言好笑的彭老师,走路也不似以前抬头挺胸,健步轻盈了。而是低头凝神,小心翼翼了。这些并未影响我对他的崇敬。因为在我心中彭老师带我们亲善和气,教我们循循善诱,他肚子里学问很多。尤其是他那语文课上的咬文嚼字,更增加学生们学好语文的兴趣。他在课堂上讲的两个故事至今印象深刻;一个是错别字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个远离家乡在县城开店的人,久未回家,托人给家里送一封家书,只因其中一句话中的两个字写别了,闹出很大笑话,书中写道:“店中因事忙并雇一人,”说的是因为小店生意好太忙了,并且雇佣了一个人。写信人将并雇两个字写成病故,闹的家中父母妻儿哭天嚎地,带信人回店将家中情况一转告,又让这个开店人连夜悲痛不已的往家赶……另一个故事是讲:从前一个书生春游时,在一小桥上遇一女子恰好在桥上过,在那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书生只得在桥这头等那女子先过桥来,而那女子见对面一白面书生,不觉粉面桃红,止步低头示意让书生先过桥来。两个各有意让彼先过。不觉在桥上僵持住。书生终于开口向那女子卖弄诗文曰:二八佳人上遇桥,八幅罗裙往西飘(当时刮的偏东风),今日都打桥上过,不知何时过遇桥。谁知那女子听后纠正道:公子确有才华随口吟诗四句,但依奴家看来用词尚需推敲:仅上两句是否改为:红粉佳人站遇桥,八幅罗裙随风飘呢,公子怎知奴家就十六岁呢,今天就刮的是正东风呢?彭老师讲的这两个故事至今对我这个粗通文字的人来说记忆犹深。初中三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611964年)。那时候的老师们与学生关系融洽、同甘共苦。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对当时蔡集中学的程功鼎、林晓宁、张超、崔毅、宋开元、赵瑞、宋子江、几何老师兼班主任赵瑞更是终生难忘。以至于在我们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时,还千方百计把赵瑞老师和宋子江老师请到一起与我们欢聚一堂合影留念。赵瑞老师家中有事,我都会到场,至今就连随孩子居住美国的孙敏忠、已居住淮安的孟玲只要回家,我们轮流请她们,每次都要把赵老师请到场的。前年(2015年)同学聚会,知道赵老师已离世大家都悲痛不已。我终生不会忘记宋子江老师。他是上海人,为了支持苏北教育,刚二十多岁的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只身一人来到宿迁乡下学校任教。宋子江老师为人谦和、教学认真。尤其是他对学生们学习的细微关照,更令每个学生感恩。他几乎花费了不知多少的时间,收集废旧作业本子,只要有空白,能打翻的纸,他都剪下来,然后利用休息时间订成大小不一的四十多个小本子,发给我们班每个学生用做语文笔记。要知道,在那三年困难时期,物质多么匮乏学生靠国家助学金生活,大多数学生家中十分困难,真的当时2分钱一张纸也舍不得或者说也没钱去买呀。而宋老师给学生每人订了一个还是打翻的旧纸本,也让学生们珍惜和感动。记得当时解振良同学感激的说,还是宋老师好啊!还引起另一位带我们课的老师的妒忌而引发文革中的一场风波呢,就是这位宋子仁老师,在我初中毕业十多年后,还给我送来不少书籍,他确实是我一生中感恩不尽永远敬重的老师!

每一位有德行、学问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本领;每一位教过你的老师当他受到学生的敬重时都会感到多么的开心和喜悦。记得1989——1992年在耿车镇工作期间,镇长申湘琴,农技站长钟敏和我三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校都曾是张超老师教过的学生。有一年春节后张超老师邀我们去他家吃春酒,师训不可违哦。那天下了一天大雪,平地积雪很厚,一直到下午仍未停止,车子是肯定不能骑了。张老师家在新华村某组,离街上有四、五里路,我们三人买了果品茶食,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张老师家。虽然寒风凛凛、雪花飘洒,却个个走的浑身冒汗。到了的时候,张老师已冒着严寒在家后宅上等着我们,见面那一刻师生都说不出的感动.

 

 

 

 

 

 

 

 

 

 

 

 

 

 

 


友情链接

宿城孝文化官网(Official Website): sqscxwh.91city.com sqscxwh.c.91city.com 282509575.c.91city.com
©2017 宿迁市宿城区孝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17404号